热评丨新年喜看新活力,提振信心在行动******
今年元旦假期,各地消费复苏回暖趋势明显。元旦小长假,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508万人次,较去年11月份日均旅客发送量增长109%;“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”首日,全国网络零售额452亿元,比去年年货节首日增长6.5%;不少餐馆再现门庭若市、排队等号的场面,故宫博物院、北京环球度假区等景区也重现如潮的人流。
告别不容易的2022年,2023年元旦假期的复苏势头,给今年的经济形势开了个好头。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消费节点,城市的“烟火气”归来了,人们“出门转一转”的热情提升了,而这背后则是社会经济恢复常态,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强大意愿。
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,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。恢复堂食、跨省旅游等一系列措施,让人们沉积已久的需求得到释放。更重要的是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,对幸福的追求没有变。
社会心理的预期,离不开实实在在、求真务实的行动。有的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,让市民游客得到“真金白银”的实惠;在国家继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基础上,有的地方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惠民政策;正值年货消费高潮,线上线下丰富多彩的购物节、打折促销活动,不断优化消费体验,满足了消费者“一站式购物”的愿望。真招数、巧办法正在相继出台,激活民众的消费意愿和需求。
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切实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。“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,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。”大力提振市场信心,是促进经济稳步快速回升的又一个重点。
连日来,各地出台诸多惠企政策,增强市场主体信心,直指“拼经济”目标。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专门召开企业座谈会,与企业家一起谋划经济发展,为企业纾困。政府通过组织企业集中签约大项目,组团出海揽订单,积极开拓维护市场,抢抓外贸发展先机。有的地方还鼓励企业给外地员工发放新春红包,以缓解春节前后用工难题。
在增强企业信心、出台务实纾困政策的同时,也要对经济修复的复杂性有足够估计,付出更大努力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,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,恪守契约精神,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。进一步完善“顶层设计”,保护企业产权,企业家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
元旦消费掀起小高潮,工厂车间忙碌有序的场面再现,再次验证中国经济韧性强、潜力足、回旋余地广,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。只要坚定信心、乘势而上,我们一定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。
(文丨王钟的)
台湾2022年通胀率达14年来新高******
中新社台北1月6日电 台湾行政当局“主计总处”6日公布,12月消费者物价总指数(CPI)同比上涨2.71%;2022年全年CPI涨至2.95%,通货膨胀率为14年新高。
综合中央社、联合新闻网、《经济日报》等台媒消息,台湾12月CPI指数是连续第17个月超过2%的通货膨胀警戒线,当月环比上涨0.16%。
台“主计总处”称,12月CPI上涨,主因是外食费、蔬菜、肉类、水产品、蛋类、房租、家庭用品、油料费及娱乐服务费用上涨所致。只有水果与通讯设备价格下跌,抵消部分物价涨幅。17项重要民生物资的物价涨幅达6%。“主计总处”有关部门负责人曹志弘表示,台湾2023年全年CPI年增率预估为1.86%,但第一季度仍会大于2%。
台湾民众党当天举行记者会指出,年关将近,物价持续上涨,却未见行政当局积极作为。该党立法机构党团干事长张其禄批评,此时“经济部”还称去年11月台湾CPI仅2.35%,但包含鸡蛋、肉类、面粉等17项民生必需用品,11月物价年增率平均为4.93%,鸡蛋价格甚至增加31.29%。
有岛内专家分析指,2022年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可运用的实际薪水是缩水状态,民众日常生活的必要开销普遍多了10%到15%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